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傳統特色建築-慈護宮

  • 發布單位:人文課
  • 資料提供單位:桃園市桃園區公所

基本資料

慈護宮
名稱
慈護宮

介紹說明

原為游氏先人迎自福建湄洲,安抵台灣後於噶瑪蘭開荒墾疆,爾後神蹟靈應慈德丕顯,而於五結境域籌資興建廟宇,闕號「慈護宮」。咸豐七年(1856)噶瑪蘭風生洪水、山崩併起之天災,沖毀民宅無數,慈護宮結構悉數傾塌,幸賴游氏後裔冒險救出媽祖本像及印信,輾轉流離至金瓜石、貢寮、瑞芳等地施醫濟民,後因聖蹟昭著而遠近馳名。

光緒五年(1879)新竹廳桃澗堡中路庄程氏先人迎奉聖母金尊於程氏祖厝,即今復興路和三民路交叉口,因位處桃仔園往來、大嵙崁(大溪)、鶯歌石(鶯歌)和三角湧(三峽)交通必經之地,且神恩顯赫而威名遠播,使信眾日益增加。明治三十年(1897)地方士紳集資建廟,廟名依襲舊名「慈護宮」。民國五十八年(1969)因政府開闢廣明陸橋而拆除部份建物,經地方熱心人士勸募資金,於民國六十一年(1972)在旁興築新廟,歷經多年闢建,即為今日所見之巍娥聖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