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傳統特色建築-文昌宮

  • 發布單位:人文課
  • 資料提供單位:桃園市桃園區公所

基本資料

文昌宮

名稱
文昌宮

介紹說明

文昌宮又名「指南宮」,面寬五開間、進深兩進,中有天井,兩側為廊道,後殿有兩層樓,樓下為孔子廟,供奉至聖先生孔子、魁星爺、關聖帝君,兩側配祀顏子、曾子、子思、孟子等四配;樓上為文昌閣,供奉文昌帝君,並有天聾、地啞二童子隨侍左右。

文昌宮肇建於同治六年(1867),當時淡防廳同知嚴金清與大嵙崁舉人李騰芳、本地貢生簡銘鐘、秀才吳維邦、顏宗廉等磋商,擬籌設「明善堂」以敷張文教,期能為潛移默化之用。而後顏氏奉命,由李、簡、吳、嚴等吏議創建「文昌廟」,向桃澗堡〈今桃園、中壢、南崁、海山堡(今大溪及鶯歌)等地漳人籌款興築樓房一棟〉。日明治二十九年(1896),由廩生蔡路等人募捐擴建前堂及左右廂廊,即為今日所見之格局。

文昌宮建築雖未有精美的雕飾,但整體空間幽靜而莊重。日據初期,此地曾充當桃園公學校,廟前為文昌公園,建於明治四十年(1907),為桃竹苗地區第一座之現代化公園。明治四十四年(1911)桃園廳長西波美於廟旁設置桃園文庫,供民眾閱覽,為桃園市立圖書館的前身,現在則做為老人會館。